【防治】白菜软腐病的科学防治


白菜 , 十字花科芸薹属 , 它原产于中国北方 , 是中国的传统蔬菜 。 白菜最早称做菘 , 但是菘菜并不完全是现在的白菜 , 现代的白菜一般分为白菜和小白菜 , 北方人一般把白菜叫做“白菜”而小白菜则称作“油菜” 。

【防治】白菜软腐病的科学防治

文章插图

白菜的类型
白菜在植物学上属于十字花科芸薹属芸薹种的白菜亚种 。
白菜亚种可分为4个园艺学的变种 , 分别为散叶白菜变种、半结球白菜变种、 花心白菜变种、结球白菜变种 。
结球白菜变种可根据栽培中心地区和生态分成3个基本生态型 , 直筒型、卵圆型和平头型 。 由三个基本生态型产生了5个次级类型:平头直筒型、平头卵圆型、圆筒型、直筒花心型和花心卵圆型 。
白菜品种除了根据生态型划分外 , 还可根据叶球性状和生育期等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
根据球叶的数量及其重量 , 可分为叶重型、叶数型和中间型 。 根据叶球的包心形式 , 分为闭心、花心或翻心、竖心、半闭心类型 。 根据球顶类型 , 分为平头、圆头、尖头类型 。 根据球内叶片抱合方式 , 分为叠抱、摺抱、拧抱和合抱类型 。 根据生育期 , 分为极早熟、早熟、中熟、晚熟类型 。
白菜软腐病的科学防治
白菜细菌性软腐病又叫“烂疙瘩” , 该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 , 如防治不力、措施不当 , 会给菜农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 。 那么白菜软腐病如何进行科学防治?
白菜软腐病的为害症状:
白菜多在包心期开始发病 , 病株由叶柄基部开始发病 , 病部初为水浸状半透明 , 后扩大为淡灰褐色湿腐 , 病组织黏滑 , 失水后表面下陷 , 常溢出污白色菌脓 , 并有恶臭 , 有时引起髓部腐烂 。 发病初期 , 病株外叶在烈日下下垂萎蔫 , 而早晚可以复原 , 后渐不能恢复原状 , 病株外叶平贴地面 , 叶球外露 。 也有的从外叶叶缘或叶球上开始腐烂 , 病叶干燥后成薄纸状 。 病株易被脚踢倒 。 白菜贮存期间 , 病害继续发展 , 造成烂窖 。
白菜软腐病的病原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原菌在带菌的病残体、土壤、未腐熟的农家肥以及越季的病株等载体上越冬 , 成为重要的初侵染菌源 , 并可在不同的寄主之间辗转为害 。 病原菌可通过雨水、灌溉水、肥料、土壤、昆虫等多种途径传播 , 多从植株的伤口或自然裂口侵入进行侵染 。 根据调查结果表明:因害虫体内外可携带病原菌 , 害虫取食叶片造成大量伤口 , 成为该病病原菌侵入的重要通道 , 故害虫发生严重的田块 , 软腐病发生的可能性较大 , 如发病 , 传播速度也较快;高温多雨、有利于病原菌繁殖与传播蔓延 , 白菜包心后久旱遇雨 , 有利于软腐病的发生 , 且发病也较重;田间长期积水、土壤含水量高的田块 , 发病也较重 。
白菜软腐病的科学防治方法:
选用抗病耐病品种 一般选用愈伤能力强、高筒型、直立型、青帮型的品种 , 如:北京新3号、晋菜3号、太原二青等 。 苗期开始防治食叶及钻蛀性害虫如菜青虫、甘蓝夜蛾、甜菜夜蛾、小菜蛾、菜螟、根蛆、黄条跳甲等 , 此外 , 病毒病、霜霉病、黑腐病等病害都可能加重软腐病的为害 。 因此 , 要做好这些病害的防治 。 做好病原菌消毒处理 , 发现病株后及时挖除 , 在病穴内撒石灰进行消毒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