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莴笋大棚春季栽培技术


莴笋又称莴苣 , 菊科莴苣属莴苣种能形成肉质嫩茎的变种 , 一二年生草本植物 。 别名茎用莴苣、莴苣笋、青笋、莴菜 。 产期:1-4月 。 原产中国华中或华北 。 地上茎可供食用 , 茎皮白绿色 , 茎肉质脆嫩 , 幼嫩茎翠绿 , 成熟后转变白绿色 。 主要食用肉质嫩茎 , 可生食、凉拌、炒食、干制或腌渍 , 嫩叶也可食用 。 茎、叶中含莴苣素 , 内含莴苣素 。 味苦 , 有镇痛的作用 。 莴笋的适应性强 , 可春秋两季或越冬栽培 , 以春季栽培为主 , 夏季收获 。

【大棚】莴笋大棚春季栽培技术

文章插图

莴笋的形态特征
茎的样子一圈一圈 , 像笋 。 直根系 , 移植后发生多数侧根 , 浅而密集 , 主要分布在20-30cm土层中 。 茎短缩 。 叶互生 , 披针形或长卵圆形等 , 颜色有浅绿、绿、深绿或紫红 , 叶面平展或有皱褶 , 全缘或有缺刻 。 短缩茎随植株生长逐渐伸长和加粗 , 茎端分化花芽后 , 在花茎伸长的同时茎加粗生长 , 形成棒状肉质嫩茎 。 肉色淡绿、翠绿或黄绿色 。 圆锥形头状花序 , 花浅黄色 , 每一花序有花20朵左右 , 自花授粉 , 有时也会发生异花授粉 。 瘦果 , 黑褐或银白色 , 附有冠毛 。
莴笋的生长环境
莴笋对土壤的酸碱性反应敏感 , 适合在微酸性的土壤中种植 。 莴笋的根系浅 , 吸收能力弱 , 对氧气要求较高 , 种植莴笋的土壤以砂壤土、壤土为佳 。
莴笋大棚春季栽培技术
莴笋属菊科植物 , 耐热、耐寒 , 一年四季均可栽培 。 春季利用大棚栽培莴笋 , 生长期短 , 供应市场 , 具有较高经济效益 。
大棚春莴笋一般于11月上中旬将大小苗分别定植于已扣好薄膜的大棚内 , 株行距为25厘米×30厘米 , 2月中旬即可上市 。 其栽培技术如下:
一、温湿度管理 。 定植初期要注意通风降湿 , 夜间气温在0℃以上时需放风 , 0℃以下时 , 要盖小拱棚并加盖草帘;白天将草帘揭开 。 当茎部开始膨大至收获前 , 棚温白天15―20℃ , 超过24℃通风 , 夜间应不低于5℃ 。
二、肥水管理 。 定植后应浇足稳根水 , 5―6天缓苗后浇缓苗水 , 同时随水追提苗肥 , 亩施硫酸铵10―15公斤 , 以后连续中耕松土2―3次 。 开始团棵时 , 再随水追肥1次 , 亩施硫酸铵20公斤 , 然后继续中耕、蹲苗 。 茎开始膨大时 , 及时浇水 , 随水亩追三元复合肥25―30公斤 。 此后应保持土壤湿润 。
三、病害防治 。 发病初期用25%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800―900倍液与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 , 或与50%多菌灵胶悬剂500―600倍液混合喷2―3次(隔7天喷1次) 。
四、收获 。 最好的收获时期是主茎顶端与最高叶片的叶尖相平时 。 为了提前上市 , 可适当早采 , 收大留小 , 分批上市 。
【【大棚】莴笋大棚春季栽培技术】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