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进入高发期 打喷嚏也传播 手足口病病人的饮食宜忌

手足口病四季均可发病, 以夏秋季多见, 如果在夏季得病, 儿童容易引起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需要适当补水和营养 。 患儿因发热、口腔疱疹, 胃口较差, 不愿进食, 所以宜给患儿吃清淡、温性、可口、易消化、柔软的流质或半流质, 禁食冰冷、辛辣、咸等刺激性食物 。
手足口病吃哪些食物对身体好:
第一阶段:病初 。 嘴疼、畏食 。 饮食要点:以牛奶、豆浆、米汤、蛋花汤等流质食物为主, 少食多餐, 维持基本的营养需要 。 为了进食时减少嘴疼, 食物要不烫、不凉, 味道要不咸、不酸 。 这里介绍一个小窍门-用吸管吸食, 减少食物与口腔粘膜的接触 。
第二阶段:烧退 。 嘴疼减轻 。 饮食以泥糊状食物为主 。 举例:牛奶香蕉糊 。 牛奶提供优质蛋白质;香蕉易制成糊状, 富含碳水化合物、胡萝卜素和果胶, 能提供热能、维生素, 且润肠通便 。
第三阶段:恢复期 。 饮食要多餐 。 量不需太多, 营养要高 。 如鸡蛋羹中加入少量菜末、碎豆腐、碎蘑菇等 。 大约十天左右恢复正常饮食 。 也有说法“全素, 不动荤腥” 。 完全吃素, 把牛奶、鸡蛋等营养品排除在外, 营养质量不够, 缺少优质蛋白质, 而抗体是一种蛋白质, 故全素不妥 。
手足口病最好不要吃哪些食物:
1、禁食冰冷、辛辣、酸咸等刺激性食物 。
2、治疗期间应注意不吃鱼、虾、蟹 。
特别是在夏天, 天气炎热, 大家都会选择冰冷的食物, 这会影响手足口病患者的肠胃健康, 导致本来就没有什么食欲的患者更加吃不下东西, 不利于病情的恢复 。
而辛辣的食物更是不要多吃, 因为辛辣食物属热性, 吃了很容易上火, 手足口病患者会出现口腔溃疡的症状, 吃辛辣的食物会加重病情, 所以辛辣食物不能吃 。
孩子尽量少到人群密集的场所, 同时要注意个人卫生
采访人员日前从本市疾控部门获悉, 手足口病的高峰期一般由初夏至秋季, 为此, 疾控部门提醒市民预防感染手足口病 。 由于现在仍未有疫苗可有效预防手足口病 。 因此,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最为重要 。
胃肠道、呼吸道都是传播途径
据了解,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人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 是我国法定报告管理的丙类传染病 。 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 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症状 。 肠道病毒EV71引致的手足口病备受关注, 是因为它较有可能会引致严重后果(如病毒性脑膜炎、脑炎、类小儿麻痹瘫痪), 甚至死亡 。 手足口病的高峰期一般由初夏至秋季 。 大部分患者都会在1星期内自行痊愈 。 病发初期, 通常会出现发烧、食欲不振、疲倦和喉咙痛等症状 。 一至两天后, 口腔出现疼痛的溃疡 。 另外, 手掌及脚掌亦会出现红疹, 有时会带有小水泡 。 患者在病发首星期最具传染性, 而病毒可在其粪便中存活数星期 。 患者痊愈后, 会对相应的肠道病毒产生抗体 。 但日后仍可感染由其他肠道病毒引致的手足口病 。
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主要经胃肠道(粪-口途径)传播, 也可经呼吸道(飞沫、咳嗽、打喷嚏等)传播, 亦可因接触患者口鼻分泌物、皮肤或黏膜疱疹液及被污染的手及物品等造成传播, 潜伏期约3-7天 。
水泡变干后方可参加集体活动
【手足口病进入高发期 打喷嚏也传播 手足口病病人的饮食宜忌】 手足口病现在并没有特效药物治疗 。 专家建议患者应多喝水多休息 。 为避免把病毒传染给别人, 患病的儿童应该避免上学或参加集体活动, 直至所有水泡变干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