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侯纸是什么样的纸

蔡侯纸是什么样的纸

蔡侯纸是什么样的纸

文章插图
东汉和帝元兴元年(公元105年),蔡伦在总结前人制造丝织品的经验的基础上,发明用树皮、破渔网、破布、麻头等作原料,制造成适合书写的植物纤维纸,才使纸成为普遍使用的书写材料 。由于纸很便宜,质量高,原料又很容易找到,因此逐渐被普遍使用 。
在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中出现了一种蔡候纸是什么样的纸为何被称为蔡候纸东汉元兴年间蔡伦改进造纸术,所生产的纸就是蔡侯纸 。蔡侯纸以什么为原料制作成功后就是一张柔韧的薄纸蔡侯纸以树皮、麻头、破布、渔网为原料 。蔡侯纸是蔡伦在总结前人制造丝织品的经验的基础上,发明的一种适合书写的植物纤维纸 。这种纸很便宜,而且质量高,原料又很容易找到,所以逐渐被普遍使用 。
蔡侯纸以树皮、麻头、破布、渔网为原料 。蔡侯纸是蔡伦在总结前人制造丝织品的经验的基础上,发明的一种适合书写的植物纤维纸 。这种纸很便宜,而且质量高,原料又很容易找到,所以逐渐被普遍使用 。蔡伦纸的特点是什么造纸术的发明家蔡伦即使用树肤(即树皮)、麻头(麻屑)、敞布(破布)、破鱼网等为原料制成"蔡侯纸",于公元105年献给东汉和帝,受到高度赞扬 。造纸术的发明对中国和世界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造纸术发明的初期,造纸原料主要是破布和树皮 。当时的破布主要是麻纤维,品种主要是苎麻和大麻 。

蔡伦纸的纸张的质量很好,更便于书写 。原材料更容易获得,纸的产量增大,成本更低 。由于有这些特点,纸的运用更加广泛逐渐取代了帛和竹简 。为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造纸术传入世界各地为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贡献 。

蔡伦的纸越造越好,能厚能薄,质细有韧性,兼有简牍价廉、缣帛平滑的优点,而无竹木笨重、丝帛昂贵的缺点 。汉和帝的皇后邓太后见蔡伦版的纸有这些优点,真是利国利民,就在东汉元初年间的114年,高兴地封蔡伦为“龙亭侯”,赐地300户,不久又加封为“长乐太权仆” 。蔡伦造的纸为什么叫蔡侯纸分类: 文化/艺术 >> 文学 >> 小说
解析:

蔡侯纸

造纸术的改良者为东汉和帝时中常侍蔡伦(62-121) 。蔡伦是桂阳(今湖南彬州)人,曾任主管御用器物的尚方令 。他利用树皮、麻头、破布、鱼网,经过挫、捣、抄、烘等一系列工艺加工,造成了纸,于永元十七年(105年)献给和帝 。他造的纸称「蔡侯纸」 。但在东汉、三国时期,纸并未普遍使用,人们的书写材料仍以简牍和缣帛为主 。到了晋朝,造纸术传到长江流域,那里有丰富的造纸原料,也产生了较好的纸张,才得普遍推广 。晋人盛行抄书、藏书就是得益于用纸的普及 。

-----------------------------------------------

蔡伦



纸的发明家蔡伦的名字也许鲜为人知 。与他的重大发明相比,他在西方受到忽视的程度的确使人瞠目,有些大部头的百科全书里甚至没有一篇短文提及到他,他的名字在标准的历史教程中也很少提到 。由于纸的重要性显而易知,所以有关蔡伦史料的缺乏会使人们认为他这个人物是纯属虚构 。但是经过仔细研究就清楚地说明蔡伦确有其人 。他在中国皇宫当过官吏,约在105年他把纸的样品呈献给皇帝 。中国有关蔡伦发明的记载出现在汉朝正式的史书中,记述翔实可信,没有一点神秘或传奇的色彩 。中国人总是把纸的发明归功于蔡伦,他的名字在中国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

有关蔡伦的生平人们知道的并不多 。中国的史书中提到他是个太监,还提到皇帝对他的发明不胜喜悦,因而对他加以擢升提拔,使他名利双收 。但是由于后来他参与了宫廷政变,因而一跌不振 。有的史书中叙述道:蔡伦一被革职就穿上最漂亮的服装,喝下致命的毒药 。

公元二世纪纸在中国就有了广泛的作用,不到几百年时间中国人就向亚洲其他一些地区出口纸 。在很长的时期里,他们对造纸技术保密 。但是751年有些中国造纸工人被 *** 人俘虏,不久撒马尔罕和巴格达都有了造纸业 。造纸技术逐渐传遍了整个 *** 世界 。12世纪欧洲人从 *** 人那里学到造纸技术 。纸的使用逐渐广泛起来,古腾堡发明现代印刷术印刷术后,纸在西方取代了羊皮纸,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 。

今天纸的使用非常普遍是不言而喻的 。很难想象出没有纸世界会是个什么模样 。在蔡伦以前的中国,书籍大多是用竹子做的,这样的书显然极其笨重 。有些书是用丝绸做的,代价昂贵,得不到普及 。在西方,纸未引进以前的大多数书是用牛皮纸和羊皮纸制成的,这两种纸就是经过特殊加工的羊皮和小牛皮;纸取代了希腊人、罗马人和埃及人喜欢用的纸莎草纸 。牛羊皮纸和纸莎草纸都是稀罕之物,而且造价昂贵 。

今天,书和其他文字材料造价低廉,产量巨大,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纸的问世 。要是没有印刷机,纸就绝对不会象今天这样重要,但是如果没有低廉丰富的印刷材料,印刷机也确是无矢之弓 。

那么哪个人的名次应该排得高些,蔡伦还是古腾堡呢?虽然我认为两者几乎不相上下,但是我还是把蔡伦排得略高些,其理由如下:(1)纸除了作书写材料外,还有许多其它用途,实际纸的用途之广使人出乎意料 。目前制造的纸张有很大的百分比不是作为印刷材料,而是作为其他用途 。(2)蔡伦早于古腾堡 。若当时没有纸,古腾堡完全有可能发明不出印刷术 。(3)假如这两项发明只出现一项的话,我认为使用刻版印刷(早在古腾堡之前)和纸会比使用活字印刷术和羊皮纸生产出来的书籍更多 。

把蔡伦和古腾堡列入世界上曾出现过的最有影响的十位人物当中妥当吗?为了充分认识纸和印刷术的重要性,有必要比较一下中西文化的发展情况 。在公元二世纪以前,中国文化一直不如西方文化先进,但在公元后的一千年间,中国的成就则超过了西方 。根据许多标准来看,七、八世纪中中国的文化在世界上最为先进 。但是在15世纪后,西方超过了中国 。人们对这些变化从不同角度上做出了许多不同的解释,但是其中大多数说法都忽略了我认为是这个最简单不过的解释 。

当然中东农业和书写实际上比中国起步早些,但是仅仅这一点还不能说明为什么中国文化一直落后于西方文化 。我认为关键的原因是在蔡伦之前中国没有方便的书写材料 。西方世界有纸莎草纸,虽然这种材料有其缺陷,但是却比用木头或竹子做的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 。缺乏适当的书写材料是中国文化进步的一种极大的障碍 。中国学者需要用车随行带上在我们看来是可怜的几本书 。可想而知,用此依据来掌管政务,是何等的艰难 。

但是蔡伦对纸的发明,完全改变了这种状况 。由于有了适当的书写材料,中国文化得到了迅速发展,几百年内就赶上了西方 。

(当然西方的政治分裂是其中一个因素,但就整个发展来看却是微不足道的 。中国在第四世纪虽然不如西方那么统一,但却在文化方面取得了迅速的进步 。)在随后的几百年中,西方发展得比较慢,而中国却出现了诸如指南针、火药和刻板印刷术等重大发明 。由于纸比羊皮纸便宜又容易大量生产,所以整个形势就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

西方国家开始使用纸以后,就堪与中国平起平坐,甚至成功地缩小了文化上的差距 。但是马可·波罗的著作说明了这样一个事实,就是在十三世纪,中国也远比欧洲繁荣昌盛 。

那么中国为什么最后又落在西方后头呢?人们说出各种不同的复杂的文化上的原因 。但是也许一种单纯的技术上的原因就能说明这个问题 。在15世纪的欧洲,一个名叫约翰·古腾堡的天才发明了一种可以大规模印刷书的技术,因而欧洲文化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但中国却没有古腾堡,因而中国人仍使用刻字印刷术,其文化相对说来就发展得慢些 。

如果有人同意上述分析,那么他就得同意这样的结论:蔡伦和古腾堡是历史上中心人物之二 。实际上把蔡伦排得远远高于大多数其他发明家还有另一个原因 。大多数发明是其时代的产物,即使实际上不曾有那些发明者,那些发明也会出现 。但是就纸而言,显然不存在这种情况 。欧洲人在蔡伦以后一千年才开始造纸,而且其中的唯一原因是当时他们从 *** 人那里学会了造纸技术 。就造纸而论,其他一些亚洲国家甚至在看到中国造的纸以后自己也不知道怎样才能造出纸来 。显然发明一种造纸技术是相当难的,它决不会出现在发达程度一般的国家里,而且需要有天赋的个人做出杰出的贡献 。蔡伦就是个这样的人,他使用的造纸技术基本上沿用至今(不包括1800年前后实行的机械化) 。

上述这些就是我认为应该把古腾堡和蔡伦列入本书前十名当中的理由,而把蔡伦排在古腾堡之前 。

摘自:湖北教育出版社《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

蔡伦字敬仲 。桂阳郡耒阳(今湖南耒阳)人 。约东汉永平四年(公元61年)生;

建光元年(公元121年)卒 。造纸术 。

蔡伦家乡地处长江以南湘水(今湘江)支流耒水流域,是米谷之乡 。他出身于

普通农民之家,从小随长辈种田 。汉章帝刘■(公元56—88年)即位后,派人至各

郡县选聪明伶俐的幼童入宫 。永平十八年(公元75年)蔡伦被选入洛阳宫内为宦者,

时年约15岁 。当时幼年宦者须习字读书礼,蔡伦因成绩优异,于建初元年(公元

76年)任小黄门 。此后他作为黄门侍郎而掌宫内外公事传达及引导诸王朝见、就

座等事 。蔡伦初入宫时,章帝妃宋贵人所生皇长子刘庆被立为太子 。次年梁贵人

又生皇子刘肇(公元79—105年) 。正宫窦皇后因无子,遂指使蔡伦诬陷宋贵人

“挟邪媚道”,逼令她自杀,太子刘庆被贬为清河王 。窦后又指使人投“飞书”

(匿名信)诬陷梁贵人,强夺刘肇为养子且立为太子,梁贵人忧死 。章帝卒(公元

88年)后,刘肇10岁登极为和帝,由窦太后临朝(公元89—97年)听政 。蔡伦因替

窦后尽力办事,即被拔升为中常侍,随侍幼帝刘肇左右,备顾问、掌理文书,凡

下达诏命或百官奏章悉由其传递,能出入宫禁 。此职权力极大,能参与军国机务,

秩俸二千石,与九卿同等 。中国历史上宦官干预国政,即始于此 。

窦太后无视幼帝,愈益骄横,永平九年(公元97年)卒,和帝亲政,废其太后

尊号 。永元十四年(公元102年)和帝立邓绥(公元80—121年)为皇后,蔡伦旋即投

靠邓皇后 。他见邓后喜欢在纸上舞文弄墨,乃自请兼任尚方令 。尚方令为少府属

官,俸禄600石,主管御用刀剑及诸器物,与中常侍高位本不相称,蔡伦为投邓

后所好,甘屈尊兼就此职 。元兴元年(公元105年)和帝卒,邓后所生百日婴儿即

位 。不到两年幼帝再卒,邓后乃立13岁皇侄刘祜(公元94—125年)嗣位,是为安

帝 。刘祜为清河王刘庆之子,即位初期(公元105—121年)由邓太后柄政,故蔡伦

又得重用 。他不但是中常侍,且被太后封为龙亭侯,食邑300户,封地在今陕西

洋县,从此进入贵族行列 。封侯后不久,约于元初五至六年(公元118—119年)蔡

伦又被提升为长乐太仆,相当于大千秋 。从此他成为邓太后首席近侍官 。他的特

殊地位使他不但能随时与皇帝接近,还能与皇后、皇太后接近,受到满朝文武奉

承 。正当他权位处于顶峰时,建光元年(公元121年)邓太后卒 。安帝亲政后,因

蔡伦当初受窦后指使参与迫害其皇祖母宋贵人致死、剥夺皇父刘庆皇位继承权,

乃敕令廷尉审讯蔡伦 。他自知死罪,遂自尽而亡 。蔡伦一生在内廷为宦46年,先

后因侍奉4个幼帝、投靠两个皇太后而节节上升,位尊九卿,身居列侯,然以惨

死告终 。他在这方面本不光彩,但他在兼管尚方时,却因作出推动手工业工艺发

展的事而得以留名于后世 。蔡伦主管尚方期间,曾“监作秘剑及诸器械,莫不精

工坚密,为后世法” 。《后汉书·蔡伦传》后汉书中的这段话有近代考古发掘实物为证 。

当时所造器物在质量、性能及外观上确是精工坚密,堪为后世仿效 。说明蔡伦在

兼任工官时亦尽心尽职 。尚方令这项工作使他对工业技术发生兴趣,他每有空暇

即闭门谢绝宾客,亲至现场作技术调查,掌握了有关工业技术知识 。他的创新精

神,对发展当时金属冶炼、铸造、锻造及机械制造工艺方面起到不小的作用 。此

时制造的钢刀以炒铁为料,经多次锻打而成百炼钢 。但他对工艺技术的最大贡献

在造纸方面 。先秦时中国书写纪事用的是竹简、木牍及缣帛 。但简牍笨重,丝织

物昂贵,均不便使用 。随着社会经济及文化发展,需要廉价易得的新型材料取而

代之,为此人们作了各种探索 。

早在西汉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5年)初就已有了用废旧麻绳头和破布为原料制

成的麻类植物纤维纸 。1986年甘肃天水市放马滩西汉墓中出土绘有地图的麻纸,

年代为文帝、景帝(公元前179—前141年)之时 。1957年西安市灞桥也出土不晚于

武帝(公元前141—前87年)时的麻纸 。另外,在陕西、甘肃其他地方所出土的西

汉麻纸,可用于包装和书写,确是简牍、缣帛的理想代用品 。东汉定都洛阳后,

西汉麻纸技术得以继续发展 。邓皇后因喜欢文史及纸墨,曾令各州郡勿贡珍品,

“但岁贡纸墨而已”,说明公元102年前各地已生产麻纸进贡 。凡帝、后喜欢的,

蔡伦都在尚方精制 。他掌管宫内文书档案时也深感“帛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

于是他决定造出比西汉纸更好的纸 。为此,他总结前代及同时代造麻纸的技术经

验,组织生产优质麻纸 。邓太后嘉其能,从此造麻纸技术在各地进一步推广 。蔡

伦在主持研制楮皮纸时,完成了以木本韧皮纤维造纸的技术突破,并扩充原料来

源、革新造纸工艺 。皮纸的出现是一项重大技术创新,蔡伦正是这项创新的倡导

者 。

造纸术造纸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对促进世界文明发展有重大作用 。关于蔡伦与

造纸术的关系,当今有两种不同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他是造纸术发明者,第二

种意见认为西汉初已用纸代简,蔡伦只是造纸术革新者 。现在看来第二种意见是

正确的,因早在蔡伦200年前的西汉初即已有用于书写的麻纸 。蔡伦的贡献是组

织并推广了高级麻纸的生产和精工细作,促进了造纸术发展,但“造意用树肤以

为纸”者,倒有可能是蔡伦或其尚方下属 。皮纸用树皮纤维制成,其技术难度比

麻纸更大 。蔡伦的贡献就在于使皮纸生产在东汉发展起来 。麻纸及皮纸是汉代以

来1200年间中国纸的两大支柱,中国文化有赖这两大纸种的供应而得以迅速发展 。

至晋代(4世纪)时,纸已最终取代帛简成为主要书写材料 。蔡伦在促进麻纸及皮

纸生产方面起了很大作用,他虽不是造纸术发明者,但作为技术革新者和组织推

广者的历史地位应予肯定 。

元初元年(公元117年)邓太后鉴于内廷所藏经传传抄多误,乃诏儒者刘珍及

五经博士等人于东观校订,令蔡伦监典此事 。东观是洛阳宫内藏书及著述之所,

蔡伦领衔率这批学者校订,是为了向全国提供经书的标准文本 。这次校订经书的

工作,是朝廷提供钦定经传纸写本的开端 。因完成后要将所抄副本颁发各地方官,

从而形成大规模用纸抄写儒家经典的 *** ,使纸本书籍成为传播文化最有力的工

具 。东汉纸于20世纪时在西北地区也曾出土 。中国造纸术起始于西汉,在东汉时

期打下坚实基础,至魏晋南北朝(3—6世纪)获得发展,且开始向国外传播 。东汉

在造纸史中是承上启下的阶段,蔡伦就是在这个历史阶段成为促进造纸术发展的

关键人物 。

文献

原始文献

[1](刘宋)范晔:后汉书,《二十五史》二十五史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研究

文献

[2]潘吉星:中国造纸技术史稿,文物出版社,1979 。

[3]Pan Jixing:The history of papermaking technology in China,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s Publishing House,1992.

[4]Tsien Tsuen-Hsuin: Paper and printing, in Joseph Needham’s

Scienceand Civilisation in China, Vol. V, Partl,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6.

(科学出版社《中国古代科学家传记》)

蔡伦故里:耒阳市

曾芳林蔡伦文化研究室【蔡侯纸是什么样的纸】

    推荐阅读